返回目录
(1) 清初的建置 清廷攻取臺灣,臺灣本島首次歸入中國版圖。 清廷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臺灣府下設三個縣,包括有諸羅縣,統轄原來鄭氏王國的天興州範圍;臺灣縣和鳳山縣,統轄原鄭氏王國萬年州的範圍。 1721 年,臺灣發生 朱一貴 反清事件,事平之後。於 1723 年,清廷畫大甲溪以北之地設彰化縣 ( 縣治設於半線,今彰化市 ) 、淡水廳 ( 廳治設於竹塹,今新竹市 ) 。 1727 年,清廷認為澎湖為台灣至中國大陸之間的要衝,乃以整個澎湖諸島設為澎湖廳,使台灣行政制度成為一府四縣二廳。 1786 年,台灣發生 林爽文 事件,由於諸羅縣民守城有功,乾隆皇帝為「嘉獎其[……]
Read More…
返回目录
(1) 鄭成功攻佔臺灣 就在 1624 年荷蘭人佔領臺灣的那一年,日本長崎附近的平戶海邊,也出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在三十八年後,率兵把荷蘭人趕出了臺灣。他就是鄭成功。 鄭成功,本名叫鄭森,七歲以前一直和日本籍的母親田川氏住在日本。七歲之後,才被父親鄭芝龍接往福建,父親原本有意栽培他走中國傳統的科舉功名之路,但隨著明末國祚衰微,改變了鄭成功的後半生。 鄭成功慶誕碑文 鄭成功在平戶的宅址 鄭成功幼年成長在日本平戶,直到 7 歲才離開日本 。 資料來源:[……]
Read More…
返回目录
十六世紀以前,臺灣除了有原住民居住之外,也有一些過客,偶爾會到臺灣駐足停留,這些人多屬於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漁民、商人與海盜。 早期從中國要到臺灣,由於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及知識的不發達,要東西橫越台灣海峽的「黑水溝」,是一件危險的事,因此中國人民從閩粵沿海去南洋,或日本長崎的多,來台灣的少。不過,因為澎湖距離中國大陸較近,所以到了十二、十三世紀(約南宋時候)。已有漢人來到澎湖定居並且從事農、漁業生產。到了元朝至正年間(十四世紀中葉),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澎湖被納入中國版圖。明朝後期(約十六世紀末),造船技術與航海技術已經較為發達,才有更多的漢人來到台灣。但都只是零星的漁[……]
Read More…
返回目录
(1) 阿美族 阿美族名 Amis ,是卑南族人稱呼對台東縣阿美族人的稱呼,原為「北方」之意。阿美族大多居住於平地,被歸類為高山族並不太準確。其主要分布在新竹縣橫山鄉;苗栗縣南庄鄉;花蓮縣花蓮市、新城鄉、壽豐鄉、吉安鄉、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豐濱鄉、玉里鎮、富里鄉;台東縣台東市、卑南鄉、東河鄉、成功鎮、長濱鄉、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太麻里鄉;屏東縣牡丹鄉、滿洲鄉。為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 傳統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男女交往是以女方先向男方示好,以博得青睞。結婚時,男方入贅女方家,並為女方家工作,女性是一家之主,也是財產的繼承人。不過女性之權威僅止於家族,對外或氏族活動仍由[……]
Read More…
返回目录
關於台灣歷史,有文字記載可資了解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我們透過文字記錄而能形塑出的較清晰而具體的台灣史事,已經進入十六、七世紀了。不過在這之前,台灣並非沒有歷史,其只是沒有精確的文字記錄,可以供後人按年計月地細數史事的經過發展而已,但我們仍可透過口語傳說、考古遺物,以及殘存的風俗文物,來了解史前時期的社會面貌。考古學家便根據這些來建立時間序列和文化關係,從而區分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金屬器時代等這些同時存在於台灣各地的不同類型史前文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