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舞臺的臺灣(三):外國衝擊的對應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沈葆楨、丁日昌與洋務運動的展開 牡丹社事件雖然使清國失去其藩屬琉球,但也使得統治台灣已經一百九十年的大清帝國驚覺到臺灣的重要性,才開始用心在台灣的建設。 牡丹社事件發生之時,沈葆楨以欽差大臣身份來台,有鑑於府城防務的重要性,乃聘請法國技師於安平興建多處砲台,其中之一,便是著名的國家一級古蹟「億載金城」。 早期億載金城內的大砲    此為沈葆楨最早所建立的法國製大砲。 資料來源:《攝影台灣》,雄獅,1983年。 現代億載金城外     目前億載金城為國家一級古蹟。 資[……]

Read More…

走向世界舞臺的臺灣(二):外國勢力在台灣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涉外糾紛與牡丹社事件 開港後,西方人陸續來到台灣,在台灣引起一些對外糾紛。如1867年3月,有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或譯羅妹號)在屏東七星岩觸礁,逃生的十餘人被原住民殺害,只剩下一名廣東籍水手逃到打狗(高雄)告官。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Le Gendre)為此趕來台,親入原住民地區威脅利誘,與南部18「番」社大酋長締結條約,約定此後如有船難,由該土著妥為救護。 接著在1868年,台灣又發生「大南澳」侵墾事件。大南澳位於今天的宜蘭縣南澳鄉,有一英國樟腦商人荷恩(Horn),由淡水德國商人美利土(James Milisch)以德國領事的名義發給他開墾執照,到大南[……]

Read More…

走向世界舞臺的臺灣(一):臺灣開港與國際貿易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開港通商的背景 由於臺灣從荷蘭統治時期開始,即具有濃厚的商業特性,加上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以及豐富的物產,因此台灣一直是西方國家覬覦的對象,其中又以英、美兩國的態度最為積極。 英國在鴉片戰爭爆發前,便常常從廣州私運鴉片到臺灣販售。1840年,英國以大砲打開清帝國閉關自守的門戶,爆發鴉片戰爭,也乘機試圖侵犯臺灣。1847 年,有英國海軍少校戈登(Lieut R. N. Gordon) 率艦到雞籠(今基隆)調查煤層,認為臺灣的煤量大且質精。1850年,英國駐清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Bonham)提出開採雞籠煤礦的要求,為清廷所拒,轉而要求更改通商口岸,不過受到清朝政府[……]

Read More…

漢人移墾臺灣(三):臺灣移墾社會的發展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市街興起與商業發展 隨著 來台開墾者越多,以及大規模水利工程的興築,逐漸形成人口群集的聚落。由於清代初期台灣的手工業並不發達,而臺灣豐富的米、糖物產,卻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需求品,因而台灣與中國大陸間形成了農產品輸出,手工品輸入的區域分工情形。在區域分工的情況下,港口聚落的地位佔了重要的地位。有句臺灣諺語說:「一府 ( 指台南府城,安平港的腹地 ) 二鹿三艋舺」,就是指十九世紀台灣的港口發達的三大聚落。 台南府城圖 台南府城直到日治初期,都是台灣的第一大城。 從圖中可以看出其商業的發達。 資料來源:引自赤崁文史工作室, 《台南城的故事》, 20[……]

Read More…

漢人移墾臺灣(二):臺灣的開墾與水利工程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土地開發 清朝統治初期台灣的土地型態大致可以分成「無主地」,以及原住民所屬的「『番』地」兩種。「無主地」的地權屬官方所有。人民想要開墾,必須按一定的程序向官府申請。官府核准後發給墾照或墾單,得到墾單或墾照的申請人稱為墾主。墾主如果能在規定期間內開墾成功,向政府納稅,則可取得土地所有權,成為業戶或業主。 而原住民的土地,清廷為避免漢人與原住民衝突,因此對於高山原住民的土地,採行嚴禁漢人入山開墾的政策。至於平埔族的土地,清廷初期亦禁止漢人向原住民承租土地,但因漢人私自承墾原住民土地者太多,禁不勝禁,清廷索性於開放給漢人承租拓墾。 由於開墾初期墾地廣大,大部分[……]

Read More…

漢人移墾臺灣(一):清初的行政建置與移民政策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清初的建置 清廷攻取臺灣,臺灣本島首次歸入中國版圖。 清廷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臺灣府下設三個縣,包括有諸羅縣,統轄原來鄭氏王國的天興州範圍;臺灣縣和鳳山縣,統轄原鄭氏王國萬年州的範圍。 1721 年,臺灣發生 朱一貴 反清事件,事平之後。於 1723 年,清廷畫大甲溪以北之地設彰化縣 ( 縣治設於半線,今彰化市 ) 、淡水廳 ( 廳治設於竹塹,今新竹市 ) 。 1727 年,清廷認為澎湖為台灣至中國大陸之間的要衝,乃以整個澎湖諸島設為澎湖廳,使台灣行政制度成為一府四縣二廳。 1786 年,台灣發生 林爽文 事件,由於諸羅縣民守城有功,乾隆皇帝為「嘉獎其[……]

Read More…

逐鹿臺灣(三):鄭氏王國的基地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鄭成功攻佔臺灣 就在 1624 年荷蘭人佔領臺灣的那一年,日本長崎附近的平戶海邊,也出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在三十八年後,率兵把荷蘭人趕出了臺灣。他就是鄭成功。 鄭成功,本名叫鄭森,七歲以前一直和日本籍的母親田川氏住在日本。七歲之後,才被父親鄭芝龍接往福建,父親原本有意栽培他走中國傳統的科舉功名之路,但隨著明末國祚衰微,改變了鄭成功的後半生。 鄭成功慶誕碑文 鄭成功在平戶的宅址      鄭成功幼年成長在日本平戶,直到 7 歲才離開日本 。     資料來源:[……]

Read More…

逐鹿臺灣(二):列強的競逐和統治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西方勢力覬覦臺灣 隨著十五、六世紀,西方的地理大發現及新航路的開闢,歐洲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的海權國家,紛紛往東方世界發展。到十七世紀初,東亞海面已形成了葡萄牙以澳門;西班牙以菲律賓的馬尼拉;荷蘭以印尼的巴達維亞 ( 雅加達 ) 為根據地,展開商業競爭。臺灣在地理上剛好處於三個據點的範圍內,因此淪為西方勢力的獵場,乃勢所必然。 17 世紀葡、西、荷在遠東的三大據點 資料來源:李筱峰繪製   專訪趙慶河教授 首先是西班牙於 1596-1597 年,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曾三次上書建議西班牙國王佔據台灣。同時在馬尼拉召開攻台軍事會議[……]

Read More…

逐鹿臺灣(一):商人、漁民和海盜的天地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十六世紀以前,臺灣除了有原住民居住之外,也有一些過客,偶爾會到臺灣駐足停留,這些人多屬於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漁民、商人與海盜。 早期從中國要到臺灣,由於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及知識的不發達,要東西橫越台灣海峽的「黑水溝」,是一件危險的事,因此中國人民從閩粵沿海去南洋,或日本長崎的多,來台灣的少。不過,因為澎湖距離中國大陸較近,所以到了十二、十三世紀(約南宋時候)。已有漢人來到澎湖定居並且從事農、漁業生產。到了元朝至正年間(十四世紀中葉),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澎湖被納入中國版圖。明朝後期(約十六世紀末),造船技術與航海技術已經較為發達,才有更多的漢人來到台灣。但都只是零星的漁[……]

Read More…

古早的臺灣人(三):高山族原住民的分布與文化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 阿美族 阿美族名 Amis ,是卑南族人稱呼對台東縣阿美族人的稱呼,原為「北方」之意。阿美族大多居住於平地,被歸類為高山族並不太準確。其主要分布在新竹縣橫山鄉;苗栗縣南庄鄉;花蓮縣花蓮市、新城鄉、壽豐鄉、吉安鄉、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豐濱鄉、玉里鎮、富里鄉;台東縣台東市、卑南鄉、東河鄉、成功鎮、長濱鄉、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太麻里鄉;屏東縣牡丹鄉、滿洲鄉。為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 傳統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男女交往是以女方先向男方示好,以博得青睞。結婚時,男方入贅女方家,並為女方家工作,女性是一家之主,也是財產的繼承人。不過女性之權威僅止於家族,對外或氏族活動仍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