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臺灣(二):外交與兩岸關系的轉變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李登輝總統上任後,在外交政策上推行「務實外交」(又稱彈性外交),以減輕台灣在國際上孤立的困境為重點,並在國際上凸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務實外交」的重點,在於鞏固與增加邦交國;對無法以正式官方外交關係運作的非邦交國,則加強特別是與重要國家,官方外交以外所有可能的實質關係;同時也全力爭取參與聯合國和其它重要國際組織。因此我國從1993年(民國82年)開始,即每年策動邦交國提出「參與聯合國」提案。2000年(民國89年)陳水扁總統上台後,仍繼續務實外交的政策。

不過近年來中共對我國外交上的打壓仍為中斷,不但視台灣為地方政府,並且積極在國際組織中排擠我國,或更改名稱,使我國外交工作面臨極大的困難與挑戰。

至於兩岸關係,自解嚴以來,李登輝總統即務實的策略,逐漸打破「三不」政策,並與中國大陸進行多項非官方的交流。

1990年(民國79年)11月20日,成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接受行政院委託辦理民間交流過程中,涉及公權力而不便由政府出面處理的事務性、技術性服務事項。由辜振甫擔任首任董事長。海基會是在台灣受到政府授權得與中國談判的唯一機構;中共方面則於12月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為對等機構。

1991年(民國80年)1月,行政院將原「大陸工作會報」改組為「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成為統籌政府大陸政策的專責機構。

1991年(民國80年)2月23日,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揭示兩岸的統一,分「近程-交流互惠階段」「中程-互信合作階段」「遠程-協商統一階段」三階段逐步達成。5月1日,李登輝總統宣告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意即結束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關係。

1992年(民國81年)7月31日,總統公佈「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使兩岸人民的關係法制化。

1993年4月27至29日,中國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於新加坡初次會談(又稱「辜汪會談」)。此次的會談雖然未有突破性的成果,卻也使兩岸關係趨於和緩。

辜汪會談
1993年於新加坡進行的辜汪會談,為兩岸交流史上的重要大事。
資料來源:《台灣全紀錄》。

不過近年來,中共仍無意正視兩岸分治的事實,始終堅持「一國兩制」主張,不時地文攻武嚇,使得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

返回目录

【赞赏 / Reward】

微信         支付宝         PayPal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