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臺灣(一):政治民主化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認識臺灣, 了解臺灣
返回目录
(1)戰後初期的台灣
1988年(民國77年)1月13日,患糖尿病多年的蔣經國病逝,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繼續延續蔣經國總統民主化、本土化的改革路線。
蔣經國與李登輝
1988年蔣經國過世,李登輝依據憲法,在司法院長林洋港監誓下,
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為首任台籍總統。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首先最大的一項政治改革就是解決1947年(民國36年)以來,即未再改選的「萬年國會」問題。1988年(民國77年)11月7日通過「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自願退職條例」草案,翌年(1989年)元月26日立法院隨即通過此條例。不過隨後仍遇到許多波折,終於在1991年(民國80年)12月30日完成所有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退職,順利產生第二屆的國會。
萬年國會
在國會長年不改選下,老代表在開會時體力
不支的情況,頗為常見。
國會衝突
因國會長年沒有改選,處於劣勢的在野黨往往採取激烈的杯葛手段。
接著,執政當局開始著手進行修憲工作。1991年(民國80年)4月21日,國民大會三讀通過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並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4月30日,李登輝總統宣告,動員戡亂時期於5月1日零時起終止。同時公布「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廢除,說明著台灣不再視中共政權為叛亂團體,結束對北京當局的敵對態度。同時,,也意味著台灣的政治要納入憲政常軌,許多冠上「戡亂時期」頭銜的許多特別法,也將一併鬆綁或廢除。
李登輝總統掌政後,省、直轄市長,以及總統直選的訴求也逐漸顯出。1994年(民國83年)12月3日,台灣首先完成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省長,及北、高兩直轄市長的民選,由國民黨的宋楚瑜當選首屆民選省長,民進黨的陳水扁與國民黨的吳敦義,分別當選北、高兩市市長。
同時在1994年(民國83年)7月29 日,國民大會也完成三讀,通過「總統選舉方式將改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自民國85年(1996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的條文。1996年(民國85年)3年23日,台灣終於舉辦有史以來首次總統的民選。共有代表國民黨的李登輝、連戰,代表民進黨的彭明敏、謝長廷,以及退出國民黨的林洋港、郝柏村和陳履安、王清峰等四組人馬參選正、副總統,最後由李登輝、連戰當選第一屆的民選總統、副總統。
李連配
1996年台灣終於可以選出自己的總統。
由李登輝、連戰當選首屆民選總統、副總統。
彭謝配
民進黨提名彭明敏、謝長廷競選首屆民選總統。
林郝配
林洋港、郝柏村脫離國民黨,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得到新黨的支持。
陳王配
陳履安、王清峰為另一組無黨籍候選人。
「精省」也是民國八十年代重要的改革。由於台灣省與中央政府在人口上有81%重疊,管轄的土地面積有98%重疊,導致資源分配的嚴重扭曲及浪費。1996年(民國 85年)12月,李登輝召集朝野人士舉開國家發展會議,達成「凍省」的共識。1997年(民國86年)7月18日,第3屆國民大會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完成「精省」的法定程序。1998年(民國87年)12月1日,台灣省長、省議會走進歷史,臺灣的地方行政也由原來的省市、縣市、鄉鎮市三級制,變為縣市、鄉鎮市二級制。
2000年(民國89年)3月,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呂秀蓮,以39%相對多數的選票,擊敗代表國民黨的連戰、蕭萬長,以及從國民黨出走的宋楚瑜,台灣出現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也象徵著台灣的政權可以和平轉移,台灣的民主化已經具有相關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