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後期(二):霧社事件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認識臺灣, 了解臺灣
返回目录
正當1920年代,臺灣平地已經放棄武裝抗日之時。1930年,賽德克原住民的霧社部落卻突然爆發武裝抗日事件。
霧社事件的起因有兩項:一是山地勞役剝削問題;一為原住民與日本人通婚問題。事件發生前,霧社一帶高山族被動員從事多項勞役,勞役過重,警方威逼甚厲。且對於低廉的工資,警方又有帳目不清,或心存欺騙之嫌;至於婚姻問題,日本領台之初,鼓勵日本警察娶各社頭目或有地位者之女兒為妻。但有些警察在日本內地早有妻室,來台後有娶山地女子為妻,這些山地的所謂「內緣妻」,往往會在日警離開之後被遺棄。領導霧社事件的頭目莫那魯道,他的妹妹就是嫁給日本巡查,但數年被拋棄。貴為頭目之女竟被拋棄,族人當然不滿。
日治時期的霧社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
事件的導火線起源於1930年10月,賽德克族馬赫坡社(今南投縣仁愛鄉廬山溫泉一帶)頭目莫那魯道的家中正在為一對社中的男女舉行婚禮,婚禮盛宴當時,剛好日警吉村經過門前,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莫那延請吉村入內敬酒,吉村嫌塔達歐手不乾淨,不願受酒,塔達歐強請飲酒,吉村以手杖敲打他的手,雙方因此衝突撲鬥。翌日,塔達歐攜酒前往警所賠罪,但是吉村不理。社眾相當不滿,新仇舊怨一起湧上,但又怕日人報復,大家遂決定先發制人。願意參加此一行動的,除馬赫坡社外,還有霧社群中的的司克社、塔羅灣社、坡亞倫社、羅多夫社、荷歌社等6社。
10月27日上午,霧社公學校操場正在舉行聯合運動會,正當全體人員肅立舉行升旗典禮時,埋伏在四周的原住民青年隊一擁而上,將現場日人砍殺一盡。莫那魯道也引領壯老年隊發難,沿途襲擊霧社的統治中心、各警察駐在所、郵政局、警察及教員宿舍、日本商店,並切斷電信電話線,劫收武器彈藥。這一役,包括能高郡守在內日人遇害者132人,受傷215人,台人有2人被誤殺。
霧社公學校運動會會場
資料來源:鄧相揚,《霧社事件》, 台北:玉山社,1998年。
霧社事件起因想像圖。資料來源:暨南大學,
「大埔里的人文與自然」,http://puli.im.ncnu.edu.tw/
霧社公學校操場
就是在這個操場發生了霧社事件。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
日當局聞報,從台北、新竹、台南、屏東等地調動大批軍警進攻霧社,原住民反抗軍退入馬赫坡岩窟內。日本軍警以山炮、飛機猛轟,並散發傳單勸降,利用被俘的莫那魯道女兒攜酒入岩窟勸降,仍不得結果,最後竟以飛機投擲國際上禁止使用的毒瓦斯攻擊原住民反抗軍。同時,日本人甚至採「以蕃制蕃」的手法,利用沒有參加反抗的霧社地區其他群原住民,來對付反抗的原住民。最後,莫那魯道眼看大勢已去,遂和親信等十餘人先擊斃家眷,而後自殺。
日軍部隊
圖為從羅東調來鎮壓的日軍部隊。
被逮捕的霧社原住民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
玉山社,1999年。
霧社事件歷經50餘日始告平息。霧社參加反抗的6社原有人口約1400人,最後剩下500人。事平之後,總督府以主謀罪名將6社頭目十餘人處死。其餘族人則被強制遷住羅多夫、西巴島二社。翌年,日警再唆使親日的原住民加以突襲,造成200餘人被殺害,是為「第二次霧社事件」,殘餘的200多人,又被總督府強迫移住川中島(今仁愛鄉清流部落)。
被殺害的原住民
圖為從羅東調來鎮壓的日軍部隊。
第二次霧社事件中,被「以夷制夷」殺害的原住民頭顱。
資料來源:鄧相揚,《霧社事件》,台北:玉山社,1998年。
霧社和解碑
霧社事件時,日本挑撥分化霧社的原住民,事件之後,又令和解。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
霧社事件的發生,使日本人不得不重新檢討原住民政策。當時的臺灣民眾黨曾發電給國際聯盟,控訴日本當局的暴行,使國際聯盟特地派員來台調查。翌年(1931年)元月,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和台中州知事都引咎辭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